发表时间:2018-09-12来源:人民日报
9月8日,江苏省灌云县燕尾港镇开山岛村党支部书记王继才回燕尾港镇置办一些日常用品。街上熙熙攘攘,热闹得很。对于常年守在开山岛的王继才来说,这样的场景总觉得看不够。路过镇文化广场时,四周围满了人,人群中央,演员们正在演唱地方剧——花船剧。
“小船浪到河滩上。哎,大姐,你这船上装这么些蔬菜水果到哪里去呀?”“是去慰问守岛英雄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花船剧曲调悠扬。
“哎,这唱的怎么是我们啊。”听到歌词,王继才有些不敢相信。
歌词的大意是,在一个远离大陆、荒无人烟、台风时常肆虐、面积不足20亩的小岛上,一对夫妻坚守边防,一守就是28年。短短半个小时的花船剧,让王继才听得热泪盈眶,因为这个花船剧讲的正是他们夫妇俩的真实故事。
守护小岛,为了一份承诺
开山岛,距离燕尾港大约12海里。虽然面积只有足球场那么大,而且位置偏远,环境恶劣,但在灌云县人武部政委肖军的心目中,这个岛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里是黄海前哨,必须有人值守。”
但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就是一个孤岛。
9月18日,阴天,有风。记者乘船前往开山岛。远远望去,开山岛如同大海中孤悬的一盏灯,在上下翻滚的海浪中,时隐时现。
为了守这个岛,当地人武部找了不少人,住得时间最长的,也不超过两周。
1986年7月,连续走了4批10多个民兵后,人武部政委找到了当时的生产队长兼民兵营长王继才。“王继才,这岛,只有你能守住!”政委了解王继才,这个汉子虽然没当过兵,但他出身于军人家庭,受到父亲和舅舅的熏陶,总是以一个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军令如山,请政委放心。”那年,王继才27岁,大女儿才两岁。
“1986年7月14日早上8点40分”,这是他出发去开山岛的时间,王继才把这个时间永远地刻在了脑海里。当天晚上,外面海风呼呼,屋内点着一盏油灯,王继才害怕得一宿没敢合眼,盼着天亮,心里盘算着,第二天只要有船来,就离开这个孤岛。
但直到第四十八天,王继才盼到了一条渔船。船头,站着妻子王仕花——全村最后一个知道丈夫去守岛的人。王继才跳上船,抱着妻子就哭。王仕花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胡子拉碴、满身臭气的男人就是自己的丈夫,又是心疼又是责怪,“放着家里好好的日子不过,偏要来守这巴掌大的岛。”王继才一言不发,只是狠狠地抽着烟。
第二天,妻子拉着王继才的手,想把他拉到船上,可他平静地说:“我想再试试。”无奈的妻子一步三回头,王继才看着妻子,含笑说:“放心,没事的。”看着船渐渐消失在海平面上,这个汉子再也忍不住了,对着大海放声大哭。
令王继才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不到一个月,妻子带着包裹,又上岛了。这回轮到王继才生气了。“你来干嘛?怎么也不和我商量?”王继才问妻子。“你当初来的时候,跟我商量过吗?”妻子反问,“你能守岛,我为什么不能?”为了上岛照顾丈夫,王仕花辞去了小学教师的工作,将两岁大的女儿托付给婆婆。之后,夫妻俩一守便是28年。
“我不是没有后悔过,也曾打过辞职报告。”王继才说,1995年,他写好一份辞职报告,想亲自送到当时的县人武部政委的手里。当时的政委已是病入膏肓,见到王继才,政委说的第一句话便是:“继才,你不守这个岛,便没人能守这个岛。答应我,不要放弃。”王继才内心翻滚着,手一直放在装有辞职报告的外衣口袋里,几次想拿出这张薄薄的纸,最后被他偷偷揉成了团,始终没有拿出来。
采访时,记者问:“是什么让你们战胜28年的孤独和困难去独守一个孤岛?”王继才的回答很朴实:“我觉得我是为了一份承诺,既是对政委的承诺,也是对党的承诺。”
正是这份坚守,让开山岛长出了片片绿意。如今的开山岛上,王继才夫妇种下的几棵苦楝树已长成胳膊粗细,一棵在岩石中长出的松树,正顽强地生长着,房间旁边,一片野花怒放。
岛就是家,家就在岛上
早上6点多,起床;6点半,升国旗;8点,第一次巡岛。王继才夫妇来到哨所观察室内,用望远镜扫视海面一圈,观察有无过往的船只,看一看岛上的自动风力测风仪、测量仪是否正常。“你看,岛东边是砚台石,西边有大狮、小狮二礁和船山,这4盏灯每天都要看。”王继才指着海面上几处礁石上的灯塔对记者说。晚上7点左右,太阳快要掉落大海的时候,夫妻俩再次巡查一番。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夫妇俩就要记录当天的情况。记者在岛上看到了这一摞摞的巡查日志,可以铺满整个桌子。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却是最为朴实的情感流露。
“2008年6月19日,星期四,天气:阴。开山又有人上岛钓鱼,老王说,上岛钓鱼可以,但是卫生要搞好。其中一个姓林的和姓王的说岛也不是你家的,卫不卫生关你什么事,老王很生气。”这是日志中的一段话。
开山岛孤悬大海,离岸边又不算太远,是一些犯罪分子向往的“避风港”,但对王继才夫妇来说,这个岛则是他们守卫的一片神圣领土。
1999年,当地一老板孙某看中开山岛,打着旅游公司的牌子,想在岛上开赌博场所。对于这种违法的勾当,王继才夫妇一口回绝。孙某软硬兼施,王继才夫妇始终不让步。恼羞成怒的孙某一把火便将王继才夫妇多年积累的文件资料、观察日志烧光。
“你能看到的日志,都是1999年以后的。”王继才说。
“2011年4月8日,天气:晴。今天上午8:30有燕尾港看滩船11106号在开山前面抛锚,10:00有连云港收货船和一只拖网船也在开山前面抛锚。岛上的自动风力测风仪、3部测量仪都正常。”
在王继才夫妇的房间里,备有渔民需要的各种紧急物资,有药品、汽油、米面、蔬菜……这些年,开山岛像个海上“兵站”。“在这片海域打鱼的人,几乎都得到过他们的帮助。”开船的船老大这样说。
在王继才那里,记者听到很多他们帮助渔民的故事。有一年开春,一条渔船在开山岛附近被大风刮翻,4名渔民掉进大海。王继才用绳子做成圈,硬是将4人从海里拉上岸。2009年9月,渔民黄小国开着汽艇收海鲜,路过开山岛时发动机没了油,黄小国把艇靠向码头,用桶加油,烈日高温下,不慎引起大火,随时有爆炸的危险。王继才见到,赶紧将自家的两床被子抱来,往海水里一泡,盖在发动机上,终于把火扑灭。
在守岛日志里,更多的是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这样单调的工作记录。“你们不会觉得乏味吗?”记者问。“当然会,不过,这样的日子过久了,也就过出味儿来了,你现在让我们到岸上去生活,听不到海浪声,简直无法入睡。”王继才说,“现在对我们来说,岛就是家,家就在岛上。”
守岛有了后继之人
“28年来,光阴如刀,在你俩的额头刻下了难忘的记号。28年来,岁月似笔,把你俩的双鬓涂上一层霜膏……你俩与大海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把爱的种子栽培在开山岛……你俩无私的奉献精神,像开山岛上的灯塔永远辉煌闪耀……”这是当地人给王继才夫妇编写的《夫妻哨所颂歌》。
虽然只是守着一个孤岛,在这和平的年代里,这样的做法在一些人眼里显得有些无足轻重,甚至有些“傻”。但在灌云县委书记鲁林眼里,正是王继才夫妇的一份“傻劲”,让大家看到了平凡中的不平凡。“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坚守承诺、爱岗敬业的精神。”他说。
2013年2月,这个面积仅有0.013平方公里的小岛,成为全国最小的行政村,整个行政村只有王继才夫妇和两个极少在岛上的渔民。进入小岛,两块牌子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一块是中共灌云县燕尾港镇开山岛村党支部,一块是灌云县燕尾港镇开山岛村村民委员会,王继才是村党支部书记,王仕花是村委会主任。“当上村党支部书记以后,王继才每年能多一份收入,虽然不多,但相比以前每年只有5700元的收入来说,涨幅已经不小。”鲁林说,这也算是对王继才夫妇一点微不足道的回报。
岛上的生活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年前,连云港市给夫妇俩装上了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岛上第一次有了电,夫妻俩也在岛上第一次看上了电视。那晚,王仕花在值班簿里写下:“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旁看春节联欢晚会,非常高兴,孩子们都说,今年的晚会真好看。”之后,灌云县还给王继才夫妇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驻当地部队把两人的住房修缮一新。每年建军节、国庆节、春节等节日,政府和部队的领导还会到岛上来看望王继才夫妇。
天安门国旗班第八任班长赵新风听到他们的事迹之后,送了夫妇俩一座标准的旗台和旗杆。2011年底,一座专门制作的2米长、1.5米宽的全钢移动升旗台和6米高的不锈钢旗杆从北京运到了开山岛。
更令王继才夫妇高兴的是,守岛有了后继之人。来自山东潍坊的大学生村官王浩成为新加入的守岛人,每个月这个小伙子都要过来一周,与王继才夫妇一起守着这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小岛。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