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2018-09-13来源:中国军网
王继才夫妇在开山岛的最东边举行向国旗敬礼仪式。(资料图)李响 摄
于祖国万里疆土,大海深处的开山岛只是毫不起眼的一个“点”——面积仅为0.013平方公里,却是扼守黄海的前哨阵地。
32年来,有一面五星红旗,在这片方寸之地与东方旭日一同升起。只是现在,那擎旗人王继才,却孤影远航……
一岛如一城,一望便一生。
(一)
王继才走了20多天,午夜梦回,妻子王仕花耳畔似乎还萦绕着丈夫唤她的声音——“王仕花,起来升旗了。”
没有国歌伴奏,也没有一根像样的旗杆,陪着夫妻俩的只有呼啸的海风和丛生的杂草,一人升旗、一人敬礼,旗升起来了,这荒芜的海岛才有了颜色。
“开山岛虽小,但它是中国的东门,国旗升起来,证明有人在这守着!”王继才总是认真叮嘱着妻子。
4年前,夫妻俩走出海岛,第一次在天安门前观看升旗仪式。祖国心脏与边陲小岛,就这样紧紧连在一起。
王仕花是全村最后一个知道王继才去守岛的人,当看见“野人”一般的丈夫,再多的情绪也只剩心疼——几排空荡荡的旧营房没水没电,蛇、老鼠和蛤蟆蹿来蹿去,脏衣服胡乱堆放着。王仕花想要把丈夫拉下岛,可他脚底下却像生了根一样……
你守着岛,我守着你。
日子一晃,就是32年。可再上岛,却只孑然一人。
一抹晚霞泄在海面上,如同王继才走时的那天。上岛后,王仕花一刻不停地打扫起来,也许这样做,能让她感受到丈夫曾留下的些许温存。
台风过境,吹落了岛上的牵牛花,也打破了王仕花心中的幻想——“我总觉得老王没走,他还在岛上的某个地方。”
王继才穿过的毛衣,破了洞也舍不得扔。中国军网记者 冯开华 摄
岛上每一处都是他生活过的痕迹——老王腌制的一坛坛黄豆水,用它做肥料的桃子才最甜;被台风吹散枝叶的苦楝树,是老王一棵棵亲手栽下;裂开的塑料水瓢,被老王用鱼线缝上接着用;小狗毛毛脸上的毛遮住了眼睛,老王替它仔细修剪;破了洞的毛衣,老王“穿在里面,别人也看不到”……
王仕花爱唱《最浪漫的事》,“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每每唱到此处,王继才便对她说“到了80岁,我还会陪着你。”
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却已不在……
谁都没有想到,王继才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永远守在开山岛。他兑现了对开山岛的诺言,却对妻子食了言。
一个人时,王仕花常常会暗暗抹泪。中国军网记者 冯开华 摄
(二)
时隔22年,还能见到“再生父母”王继才夫妇,让潘弗荣感念上天的再次眷顾。
只念到小学三年级,潘弗荣便因家庭贫困辍学。1996年的6月,只有19岁的她,跟着30多位村民一起上到开山岛捡虾皮赚钱。
“可家里再穷,也比岛上的条件好。”
那天刚吃过午饭,潘弗荣腹部阵阵绞痛,疼痛难忍,她不慎摔倒在地上打滚,脚后跟都蹭出了血。
村里人哪见过这样子的情形,一时间都没了主意,围在潘弗荣身边干着急。
出海赚钱,最忌讳船上“出事”。老板怕她有什么闪失,硬是不愿开船送她去医院。王继才一边联系渔船,一边跑上跑下给潘弗荣找药吃。疼痛让人绝望,可搂着王大哥的胳膊,潘弗荣心里就还有希望。
王继才像抱女儿一样把潘弗荣抱在怀里安抚着,自己的胳膊被抓破了也浑然不知。把潘弗荣送进医院,交了住院费和医疗费,他才放心回岛。
“当时我觉得自己被遗弃在了路边,如果没有王大哥,也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多想再听一次王大哥叫她“小老妹”,多想再像以前那样跟在他身后讨好吃的……潘弗荣本想着中秋节再上岛去陪陪王大哥,竟不想已是天人永隔。
王继才是“偏心”的。他把温情都留给了他人,却把无情都留给了自己的“我爸就是在这儿揍的我。”儿子王志国说道。
月光映照下的开山岛,仿似“海上的布达拉宫”,神圣又静谧。王志国站在营房的栏杆前,脑子里闪过那个时刻里有的情节,他低下了头,陷入回忆中——
那年冬天,台风连着刮了17天,开山岛成了与世隔绝的“水牢”。粮食和柴火都用光了,8岁的小志国饿得哭闹不止。王继才咬咬牙,顶着寒风到海滩上去捡拾一些半死不活的牡蛎,带回来撬开牡蛎壳扒肉吃。
腥臭的牡蛎肉实在难以下咽,小志国在地上撒泼耍赖。王继才气急之下,狠狠地揍了儿子一顿。
……
儿子当兵,他高兴得喝起了小酒;儿子结婚,他把儿子结婚照放在床头;儿子上岛,他总要陪儿子聊到深夜,细数岛上每一粒果、每一块石的变化——“岛上挺好的。”
只是当时已惘然。
自父亲走后,开山岛的每一次星空与日落,都不再圆满。孩子。
王仕花向第二批上岛的民兵介绍附近海域情况。中国军网记者 冯开华 摄
(三)
“在岛上才呆了2天,就体会到老王这32年,有多不容易。”
即便在物资充裕的当下,岛上也是一副落后现代文明几十年的模样。墙壁像石头一样光秃秃,床板也硌得人浑身疼,台风吹得门窗哐哐响,海水都能冲进二层营房里……
再登上开山岛,陈宽华已是开山岛哨所的一名哨员。“老王走的太突然,知道他放心不下这座岛,我就上来替他守着。”
9岁的毛毛和4岁的小白是王继才养在岛上的两只小狗,自出生就被带到岛上。夫妻俩每次巡逻,陡峭石壁,它们先去探路;路遇蛇虫,它们驱逐清路……
主人走后,陈宽华和两名哨员每次巡逻,毛毛和小白依然会像从前那样,跟在队伍后面。
它们不会说话,却最懂人心。
王仕花抚摸着小狗问它们:“毛毛、小白,岛主去哪了?”中国军网记者 冯开华 摄
出海打渔的二十几年间,陈宽华常趁着停靠码头的空隙,上岛来看看老王。只要看见有渔民上岛,顾不上剩下的给养还够吃几天,哪怕只煮个面条,老王也要留他们吃顿饭,听他们讲讲陆地上的变化……
王继才常说,“渔民就是我的腿。”渔民们也感恩老王的照顾,只要出海,就会带些给养给他。
蔬菜一直是岛上的稀缺资源,总是没过几天就腐烂。没有菜吃的时候,老王就吃一口饭,再吸一口海风,海风佐餐,这滋味在开山岛是独一份。
蔬菜难贮存,植物也难在岛上存活。
见不得岛上光秃秃,王继才托渔民从岸上捎来土壤,用石头垒砌一个个小园子,开始种树。第一年,栽下100多棵白杨,全死了;第二年,种下50多棵槐树,没有一棵活下来;第三年,一斤多的苦楝树种子撒下去,终于长出一棵小苗……
岛上的片片生机,让曾经驻守在这里的老兵们既惊喜,又窝心——“是你替我们守住了这座岛!”这群铁铮铮的汉子,抱着王继才痛哭了起来。
他吃过的苦,他们懂。
今天的开山岛植被茂盛。中国军网记者 冯开华 摄
不是每座山峰都高到无与伦比,远到惊心动魄。也不是每座海防哨所都能得此一守护者,作为太阳的战壕,作为海洋的碉堡。
32年前的7月,他义无反顾舍弃小家守护这座孤岛;32年后的7月,他把58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这里。
山海拱手,为君一别。
也许多年以后,王继才还会记着归去来兮的路,千里万里回到这里……(记者 李晨 冯开华)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